分享缩略图

桃红影视798最新影视资讯与明星动态实时更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决胜“十四桃红影视798最新影视资讯与明星动态实时更新江经济带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

2025-10-16 03:24:23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武汉10月15日电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些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江上下,全面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

生态优先 母亲河焕发新颜

秋日的武汉余家头江滩,江面壮阔、滩涂平整、天蓝水净。数年前,这里还遍布码头、砂场,人们架网捕鱼、养猪种菜。

曾经,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让长江沿线在生态方面付出代价。水质持续恶化,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望闻问切,追病源、诊病因、找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长江岸线综合整治攻坚,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制定颁布长江保护法……一场生态保护攻坚战在长江沿线打响。

据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介绍,长江干线连续五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一江碧水向东流”盛景重现。

旗舰物种是生态系统的风向标。伴随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长江江豚数量实现“止跌回升”。“看,江豚游过来了。”在武汉等多个沿江城市,江豚逐浪嬉戏成为标志性景观。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种。

陆生标志性物种也喜讯不断。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林区等多个生态屏障区,麋鹿、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增长。2024年,神农架林区对金丝猴开展第四次调查,林区内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1618只,与2019年第三次调查时相比,增加147只。

“新时代的长江,实现了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说。

绿色发展 生产方式大变革

整治“化工围江”一直是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记者溯流调研九江、岳阳、荆州、宜昌、涪陵等地发现,原先灰头土脸的化工园有了明显改观。

在有着“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曾经的污染大户楚源集团关闭了多条污染大的生产线,粉尘和气味大大减少。在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姚家港工业园项目实现了产城融合,整个园区整洁干净犹如城市街区。

“如今,环保不仅是化工产业的‘生命线’,甚至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汪卢伟说,企业监管越来越严,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完善的环保配套设施成了吸引企业落户的优势条件。

沿江上下,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重庆同辉科盛气体有限公司智控中心,电子纯度分析仪正实时跳动着数据。公司副董事长杨明亮说,突破从化工废气中提取电子级特种气体的“卡脖子”技术后,公司成长势头迅猛。

位于宜都化工园的泰山石膏(宜昌)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合格的生态磷石膏面板经过多重工序后下线。因具有吸音、无醛、隔热等特点,生态磷石膏面板颇受市场欢迎。通过近些年培育,宜都市已经形成数十家磷石膏加工企业。曾经令人头疼的污染物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资源。

生态价值通过特色产业转化,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在重庆涪陵,2024年,全区青菜头收砍面积73.8万亩,榨菜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带动涪陵及周边区县60万人增收致富;湖北依托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推动“江汉大米”品牌加速崛起……

两“高”共振 超级产业带崛起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以高质量发展反哺高水平保护,长江经济带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闭环。

荆门山对岸,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湖北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滨江岸线草木丰茂。长江大保护提出后,兴发集团拆除价值13亿元的32套生产装置。经历“断腕阵痛”,如今,兴发集团的产品从磷矿石时代的“论吨卖”,转变为高端产品“论克卖”,污染更少、附加值更高。

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同时,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贡献逐步凸显。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24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中,长江经济带已经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超级产业集群。

八百里皖江之畔,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格局,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成为影响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江奔腾,气象万千。

长江经济带在保护和发展中呈现的巨大变化,激励沿江省市更加奋发作为,加快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Sitemap